次
韵
和
侍
读
梅
学
士
秋
雪
秋
宇
霜
华
极
,
翻
成
暮
雪
飘
。
影
迷
霄
桂
满
,
气
助
海
钟
调
。
梅
蘤
装
宫
树
,
芦
花
著
浦
苕
。
喜
延
梁
客
酒
,
愁
敝
洛
人
貂
。
碧
瓦
千
沟
丽
,
银
塘
一
色
消
。
雅
篇
工
状
物
,
精
思
入
参
寥
。
写景
秋景
咏物
咏雪
写花
梅花
手法
次韵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雪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在寒冷季节中所感受到的孤寂与愁思。开篇“秋宇霜华极,翻成暮雪飘”立即设定了一个萧瑟的秋末冬初的氛围,霜花(即早晨结霜的花)被比喻为极致的美丽,而这份美丽却在暮色中悄然变成了飘飞的雪花。接下来的“影迷霄桂满,气助海钟调”则描绘了夜幕降临后,桂树的影子迷离而又充满诗人的视野,而天地间的清气似乎在帮助那些古老的大钟发出和谐的音调。这不仅是对自然之声的捕捉,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梅蘤装宫树,芦花著浦苕”中,梅花被比喻为珍贵的饰物,装点着皇宫中的树木,而芦花则轻盈地落在河岸边的小溪上。这里既表现了自然景象,也暗含对高洁之美和简约之美的赞赏。“喜延梁客酒,愁敝洛人貂”一句,则是诗人情感的流露。一方面,诗人喜悦于与远方来客共同享用酒宴,分享彼此的故事;另一方面,对于身处遥远而又寒冷的洛阳城中的人们所穿着的貂皮大衣,却感到愁绪不断。这里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孤独与寒冷的体悟。“碧瓦千沟丽,银塘一色消”通过对屋顶瓦片和河岸雪景的描写,再次强调了冬日的宁静与纯洁。碧绿色的瓦片在白雪中显得格外鲜明,而河岸边的雪则如同银河,融化后又变得一色无二,这是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雅篇工状物,精思入参寥”最后,诗人自诩其诗作是经典中的佳作,能够巧妙地描绘万物,并且在思考中融汇了天地间的奥秘。这不仅是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肯定,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美丽与孤寂的秋雪世界,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文学创作的深切感悟。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采菱曲(其一)
元末明初·钱宰
绿柳横塘曲,沧湾是妾家。菱歌不解唱,秋水照荷花。
十四夜蔡世卿吴曰南枉集得梅字
明·杨瑞云
湖色宵从别署开,翩翩公子为春来。冰花溪上流寒月,风笛城头散落梅。万里烟云怜主客,中天灯火出楼台。关门总为游人待,行乐何妨五夜杯。
眼儿媚·秋夜
清·陈珍瑶
一痕新月上花枝。夜静漏声迟。灯摇几畔,虫吟砌下,风逗书帏。兽炉烟袅湘帘捲,妆却绿云欹。轻磨翠墨,漫调银管,闲谱新词。
书斋秋夜
清·刘霖
院静重门掩,风轻小阁凉。窗含一树月,菊傲五更霜。塞雁惊寒过,村尨吠漏长。凭栏无限意,灯火伴昏黄。
梅花落
明·蒋山卿
才见梅花发,飘零树又空。萧萧愁对雪,片片恨因风。塞外春应少,闺中信未通。谁家吹玉笛,明月满帘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