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

宿
写景
抒情
春天
残春
写雨
山水
送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返回家乡的宁静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挂席逐归流,依依望虎丘。" 这两句从视觉和情感角度出发,描绘了一种归隐的意境。诗人似乎在用一种慵懒的姿态,缓缓地行进于归途之中,心中牵挂的是那远方的山丘。"残春过楚县,夜雨宿吴洲。" 这两句则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展了情感的深度。诗人通过对“残春”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于逝去时光的感慨,同时也映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淡漠。而夜雨宿吴洲,则是对旅途中孤寂氛围的一种刻画。"野寺吟诗入,溪桥折笋游。" 这两句通过对“野寺”、“溪桥”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灵感,写下诗篇,同时也在溪流的小桥上采摘着竹笋,这些细节都让人感到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自足。"到官无一事,清静有诸侯。" 最后两句则是对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的表达。诗人在任职期间,没有过多忙碌的事务,保持了一种清净淡泊的心境,这种状态让他仿佛拥有了像古代诸侯那样的从容不迫。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构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意境,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韩翃

164首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