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
战争
赞美
战功
军中场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的英勇形象和对国家无限忠诚的情怀。开篇“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表达了将军誓死捍卫边疆、为国献身的决心。接下来的几句详细描写了将军的仪表和武装,显示出他的威严和英勇。“高视黑头翁,遥吞白骑贼”一句中,“黑头翁”可能指的是胡人或边疆地区的人群,将军以高瞻远望的姿态监视着那些潜在的敌人。紧接着的几句则是对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进行了描绘,其中“帐下亲兵皆少年,锦衣承日绣行缠”一句表明这些随从都是年轻有为的勇士,他们穿着华丽的服饰,跟随将军征战。“辘轳宝剑初出鞘,宛转角弓初上弦”这两句则是对武装进行的具体描写,突出了武器的精良和战斗即将到来的紧张气氛。随后的几句继续强调了战场上的激烈冲杀和将军的英勇无畏。“左盘右射红尘中,鹘入鸦群有谁敌”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战争中的混乱与血腥,以及将军在其中所展现出的绝对优势。紧接着,“杀将破军白日馀,回旃舞旆北风初”则是战后胜利的景象,将军的旌旗在北风中飘扬,显示出战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最后两句“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则转换了语境,从战争场面过渡到和平时刻的通信方式,表明即使在战后的休整之中,将军也仍旧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激昂的语言,塑造了一位不仅英勇善战,而且有着深厚文化素养和坚定信念的将领形象。

韩翃

164首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猜您喜欢

念奴娇(其九)题席次文出猎图和梅村韵
明末清初·尤侗
是何年少,向长城饮马、沙场结客。台上呼鹰垆下醉,尚弄数行题墨。投笔归来,东山射虎,大羽犹能没。画图留取,黄云万里秋色。我亦蛮府参军,短衣长剑,喜逐将军猎。回首卢龙成旧梦,.....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紫岩刘公参赞留务贺赠
明·严嵩
玉堂延阁旧儒仙,华省三台次第迁。待入凤池司帝制,暂持龙节掌兵权。寰区人物甄陶内,建业山河控制前。共道全才齐吉甫,早闻功德格皇天。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赠薛播州诗(其二)
隋·杨素
两河定宝鼎,八水域神州。函关绝无路,京洛化为丘。漳滏尔连沼,泾渭余别流。生郊满戎马,涉路起风牛。班荆疑莫遇,赠缟竟无由。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军中遗稿·读史十首(其三)
明·张家玉
顺水长驱事已非,龙潜虎伏失干旂。南阳果系真天子,定有王丰勒马归。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