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
便
访
宿
西
山水田园
抒情
写景
春天
游记
人生哲理
离别
送别
乐观豁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简单生活态度的赞美。诗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涯的渴望,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哲学思考。诗人先以自我设定的规则开始,如不饮酒、不游山,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与自然和谐共处。"径须向泉石,抖擞人我尘"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到自然中去,洗净世俗的污染。接下来,诗人赞美山林之美,不同于世间轩冕之士,他们出门四野皆为羲皇淳,这里体现了一种对远古圣贤生活态度的向往。"昔游颇有得,已事犹可循"表明诗人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并且这些记忆依然可以追寻。"异时春开阴,晴霁如秋旻"描绘了一种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而"殽簌粗提携,不必皆奇珍"则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认同和喜爱。即便是在客居、贫困的情况下,诗人依然能从邻里乞讨一些生活所需。"相与临小轩,眼界浩无垠"显示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心境开阔,而"水绕拖长带,山来趋小臣"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轩前耸朱凤,曾是栖群真"中,朱凤可能象征着仙界或高洁之境,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这些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过往生活的一种反思和怀念。"吾徒况健步,人扶必怒嗔"中,"吾徒"可能指的是与诗人志同道合之人,而"人扶必怒嗔"则表达了一种对世俗争斗的不满。"频行当导引,能除体不仁"中,"频行"可能是指经常行走于自然之间,以此来净化内心。"想当闻此约,喜见颜津津"则是一种期待和喜悦之情的表达,而"必不类世俗,咫尺小参辰"则再次强调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生活态度的坚持。最后几句,诗人提到了自己想要挈妻子终老于西岷,或是东入海披发谢冠巾,这些都是对自由生涯的一种向往。而"暂令耳目新"则表达了一种短暂但珍贵的生活体验。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对自然和简单生活态度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两同心(其二)
宋·柳永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