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六
盘
山
作
歌
今
之
瓦
亭
古
萧
关
,
陇
山
丛
错
高
插
天
。
迤
北
直
趋
朔
方
郡
,
汉
唐
师
出
由
其
间
。
迤
南
六
盘
势
尤
雄
,
卓
然
踞
地
朝
群
峰
。
俯
窥
金
城
扼
天
水
,
矫
若
八
翼
排
长
风
。
当
时
问
道
轩
辕
回
,
秦
皇
汉
武
夸
雄
才
。
六
飞
登
山
并
骋
望
,
昔
之
旌
旗
安
在
哉
!
连
峰
积
雪
照
天
白
,
鸟
飞
荡
荡
不
敢
越
,
秦
川
东
望
空
茫
然
。
但
闻
陇
头
流
水
声
呜
咽
,
使
人
对
此
肠
断
绝
。
有
元
之
世
南
道
通
,
从
此
径
达
河
湟
中
。
国
朝
因
之
遂
不
改
,
悬
军
万
里
收
青
海
。
尔
来
防
边
诸
健
儿
,
驰
驱
峻
阪
如
坦
夷
。
边
郡
转
饷
岁
不
绝
,
名
王
共
入
时
有
之
。
传
车
骆
驿
悉
经
此
,
嵯
峨
长
作
西
藩
篱
。
书
生
有
笔
徒
纵
横
,
抵
掌
未
勒
燕
然
铭
。
愿
假
崆
峒
一
片
石
,
上
为
国
家
颂
威
德
。
传
之
三
十
六
属
国
,
率
尔
梯
航
万
世
无
终
极
。
写景
地点
山水
边塞
历史
抒情
战争
赞美
赏析
这首清代王柏心的《登六盘山作歌》描绘了六盘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诗人以瓦亭、萧关和陇山为背景,追溯了汉唐时期军事行动的路径,强调了六盘山的雄伟地理位置,犹如“卓然踞地朝群峰”,俯瞰着金城和天水。诗人提及轩辕黄帝、秦皇汉武的雄才伟略,感叹过去的辉煌已成过往。接着,诗中通过连峰积雪、陇头流水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元朝以来南道开通,国家势力扩张至河湟的叙述。诗人赞美了当今守边将士的英勇与边疆物资运输的畅通,同时表达了未能像班超那样刻石燕然的遗憾。最后,诗人寄希望于借助崆峒山的一片石,为国家歌功颂德,让这份荣耀流传至遥远的属国,象征着国家威德将永续不绝。整首诗情感深沉,气势磅礴,展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