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西
写景
秋景
抒情
思乡
离别
咏物
大雁
节令
秋天
边塞
怀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雁群南迁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季节感和思乡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远的艺术氛围。首联“江干红树不禁霜,秋满长空水满塘”开篇即点明了秋意的浓重,红树经霜而色更艳,映衬着满天的秋色,水塘也似乎因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显得更加丰满。这两句通过色彩对比,渲染出一幅秋日江景图,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似尔寒声来荻渚,有人乡思起车箱”则由景入情,通过雁鸣的声音,触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这里的“尔”指雁,诗人仿佛听到了雁群南飞时发出的哀鸣,这声音勾起了他内心的思乡之情,如同在远离家乡的异乡,听到熟悉的车箱声一般,触动了深深的乡愁。颈联“关临塞漠屯刘沔,池筑睢阳忆孝王”进一步深化了思乡的主题。这里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刘沔屯兵塞外,孝王筑池睢阳,这些历史事件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尾联“平沙秋雨冷毛衣,粒食依人早识非。缥缈晴空排字起,迢遥绝塞寄书稀”则将思绪引向更远的地方。诗人想象着在遥远的边塞,雁群在晴空中排成字形飞翔,但书信却稀少难达,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同时,“冷毛衣”、“缥缈晴空”等词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雁南迁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历史、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