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中
采
石
菖
蒲
(
其
三
)
秋
云
作
伴
更
谁
俱
,
颇
惯
登
山
不
用
扶
。
笑
怪
河
阳
种
花
手
,
杖
藜
破
雨
觅
菖
蒲
。
写景
秋天
山水
雨景
秋意
菖蒲咏物
豪放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作品,名为《雨中采石菖蒲(其三)》。从这短小的四句诗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独特的情怀和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首句“秋云作伴更谁俱”,表达了诗人在秋天与云作为唯一伴侣,体现了一种超然脱俗的情境。这里的“秋云”不仅是季节的写实,更有着孤独感怀的象征意义。第二句“颇惯登山不用扶”,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熟悉和他那样的身体素质,即便是在崎岖的山路上也能够轻松自如地攀登,显示出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第三句“笑怪河阳种花手”,通过“笑怪”二字传达了诗人对世俗之事的豁达态度。在这里,“河阳种花手”可能是指某个以种花为乐的人,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用来反衬诗人的超脱。末句“杖藜破雨觅菖蒲”,则描绘了诗人在雨中采集石菖蒲的情景。“杖藜”指的是拄着手杖行走的老者形象,通过这种细节,不仅增强了画面感,还传递出一种岁月静好的氛围。这里的“觅”字用得非常精妙,表达了一种寻找和探索的动作,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自然物的珍视和爱护。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山野景象的描写,以及诗人与大自然交流的情形,展现了诗人的高远情怀和他独特的生活哲学。
毛滂
482首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钱清夜渡
宋·陆游
轻舟夜绝江,天阔星磊磊。地势下东南,壮哉水所汇。月出半天赤,转盼离巨海。清晖流玉宇,草木尽光彩。男子志功名,徒死不容悔。坐思黄河上,横戈被重铠。晚途虽益困,此志顾常在。一.....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汝中并示书院诸生
明·王守仁
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破,踪迹水云疑。仗钺非吾事,传经愧尔师。天真石泉秀,新有鹿门期。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过海粟庵访学文和尚
清·行荦
扁舟乍过小桥东,得得精庐问远公。春院鹤归松桧老,晓堂龙出水云空。沾衣细湿花朝雨,渡海虚传飓母风。准拟狂澜深处去,行装检点日初红。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