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七夕节
写景
写花
荷花
民俗
城市
写雨
夏令
叫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古代七夕(农历七月七日)的传统习俗——乞巧节的场景。都城中热闹非凡,人们竞相乞求织女的智慧,祈求心灵手巧。"荷花旖旎新棚笊"一句,通过荷花的盛开和新搭建的乞巧棚子,展现出节日的清新与喜庆气氛。"笼袖娇民儿女狡",写出了孩子们天真活泼,藏在衣袖中玩弄针线,充满童趣。"穿针月下浓汝佼",则描绘了妇女们在月光下比赛穿针引线,以示巧艺,月色下的这一幕显得尤为浪漫。"碧玉莲房和柄拗",可能是指用莲蓬制作的装饰品或游戏道具,增添了节日的趣味性。接下来两句"晡时饮酒醒时卯",描述了午后小憩后,人们继续庆祝,直到黎明时分。"淋罢麻秸秋雨饱",可能是雨水过后,人们晾晒麻秸秆的情景,也暗含丰收的寓意。"新凉稍",点出秋意渐浓,天气转凉。最后,"夜灯叫卖鸡头炒",以夜晚街头小贩叫卖炒鸡头的场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份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总的来说,这首《渔家傲》通过对乞巧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元代都城人民的生活情趣和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

欧阳玄

76首
元代史学家、文学家。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猜您喜欢

多丽·七夕游莲荡作
宋·葛立方
破波光如镜,三翼轻舟。对雨馀、重岩叠嶂,何妨影堕清流。望芙蕖、渺然如海,张云锦、掩映汀洲。出水奇姿,凌波艳态,眼看□叶弄新秋。恍疑是、金沙池内,玉井认峰头。花深处,田田叶.....
喝火令·城东观荷
清末近现代初·吴重憙
十顷荷花海,三篙杜若汀。小城东畔偶经行。不道连宵快雨,浪压绿云平。霞影红垂蓼,风漪碧皱萍。如游历下小池亭。只少沿波几队小蜻蜓。又少菰烟蒋雨一角,佛山青。
景伯录示太守湖上唱酬舍弟既赋二章辄亦次韵(其一)
宋·李益谦
鸥鹭惊飞去又回,藕花初为使君开。千山急雨催诗笔,四面清波映酒罍。暂倚高旌留胜赏,有怀别乘约重来。银钩洒落传新句,二妙端知共一台。
题陈处士山居
唐·李咸用
莲绕闲亭柳绕池,蝉吟暮色一枝枝。未逢皇泽搜遗逸,赢得青山避乱离。花圃春风邀客醉,茅檐秋雨对僧棋。樵童牧竖劳相问,岩穴从来出帝师。
次韵和人咏双叶莲
宋·洪刍
花尽红销子结房,并垂荷叶是何祥。风吹袅袅能浮盖,雨打田田更发香。荡桨可无双舴艋,照波不羡两鸳鸯。怪来下客诗涛涌,知有骚人为滥觞。
晚晴
宋·姜特立
草木肥梅雨,江山快晚晴。芳塘荷芰发,香泛葛衣轻。
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
唐·李商隐
洒砌听来响,卷帘看已迷。江间风暂定,云外日应西。稍稍落蝶粉,班班融燕泥。飐萍初过沼,重柳更缘堤。必拟和残漏,宁无晦暝鼙。半将花漠漠,全共草萋萋。猿别方长啸,鸟惊始独栖。府.....
七夕词次周韬甫韵同秦许二生作(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曹家达
白云照水莲房空,女郎自惜秋颜红。研花新染指甲媚,待诉可怜谁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