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虎
溪
虎
溪
祠
屋
对
山
开
,
白
水
纡
回
银
汉
来
。
绝
顶
云
霞
依
石
塔
,
斜
阳
钟
鼓
动
林
隈
。
远
公
遗
事
今
存
钵
,
靖
节
当
年
此
筑
台
。
登
眺
无
缘
愧
飘
忽
,
石
梯
度
马
又
寒
梅
。
写景
山水
怀古
抒情
地点
庐山
石梯
寒梅
秋节
节气
寒露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翁万达的《过虎溪》诗,描绘了虎溪山中古祠的静谧与自然之美,以及历史遗迹的深远影响。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思。首联“虎溪祠屋对山开,白水纡回银汉来”,以虎溪祠屋与山相对,溪水蜿蜒曲折,仿佛银河倾泻而下,营造出一幅清幽壮丽的画面。这里运用了“银汉”这一古典意象,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神话色彩,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颔联“绝顶云霞依石塔,斜阳钟鼓动林隈”,进一步描绘了山顶云霞缭绕,石塔矗立,夕阳西下时钟声与鼓声在林间回荡的情景。这一联通过“云霞”、“石塔”、“斜阳”、“钟鼓”等元素,构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交织的动态画面,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颈联“远公遗事今存钵,靖节当年此筑台”,提到了古代高僧远公和诗人陶渊明(字靖节)的故事,暗示了虎溪山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遗事”、“存钵”、“筑台”等词语,诗人表达了对古人智慧与精神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尾联“登眺无缘愧飘忽,石梯度马又寒梅”,表达了诗人因未能亲自登临虎溪山而感到遗憾的心情,但又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到了山中石阶、马道旁的寒梅,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这一联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境遇的反思,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哲学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虎溪山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底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