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外
赠
别
毛
大
可
西
泠
月
落
板
桥
霜
,
衰
柳
长
堤
祇
自
伤
。
几
日
穷
愁
兼
别
怨
,
一
帆
秋
色
带
斜
阳
。
浮
云
影
逐
离
亭
路
,
归
雁
声
凄
碧
草
塘
。
学
采
芙
蓉
江
上
去
,
黯
然
回
首
恨
茫
茫
。
离别
写景
抒情
秋天写景
婉约
江河山水
赏析
这首清代女诗人王端淑的《代外赠别毛大可》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日送别画面。首句“西泠月落板桥霜”以冷月和霜降的景象渲染出离别的寒意,西泠桥边,月已落下,桥上铺满白霜,暗示着环境的寂静与寂寥。次句“衰柳长堤祇自伤”通过衰败的柳树和长长的河堤,表达了主人公独自承受离别之苦的哀伤。接下来的两句“几日穷愁兼别怨,一帆秋色带斜阳”,进一步深化了情感,主人公沉浸在愁苦和离别的双重情绪中,看着友人乘船远去,一叶孤帆在秋日夕阳下渐行渐远,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感。“浮云影逐离亭路,归雁声凄碧草塘”借景抒情,浮云随风追逐着离亭的足迹,归雁的哀鸣回荡在碧绿的草塘,这些自然景象都寓含了深深的离别之情。最后,“学采芙蓉江上去,黯然回首恨茫茫”表达了主人公试图忘却离愁,希望能像江上的芙蓉花一样随波逐流,然而回首往事,心中只有无尽的遗憾和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婉约,展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离别的深深眷恋。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两同心(其二)
宋·柳永
伫立东风,断魂南国。花光媚、春醉琼楼,蟾彩迥、夜游香陌。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别有眼长腰搦。痛怜深惜。鸳会阻、夕雨凄飞,锦书断、暮云凝碧。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