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情感
秋节
母爱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丁黼的《送胡季昭谪象州》,通过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分析,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深切情怀与当时社会背景。"一封书奏触天威,万里徒行出帝畿。" 开篇两句,诗人描绘了一位士子因一纸书函而触犯皇权,被迫远离京城,踏上漫长的旅途。这不仅展示了君主专制时代言论的危险性,也映射出了古代官员在政治风波中的无奈与悲壮。"始得明时来谠论,岂知薄命堕危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和担忧,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士大夫阶层对于言论自由的渴望与现实中的种种不易。"身同季弟辞兄去,女抱婴儿伴母归。" 这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胡季昭一家在离别之际的悲凉景象。诗人将个人遭遇与家庭分离的情感紧密相连,以此表达对朋友命运的关切。"风雨潇潇秋又老,雁应不到岭南飞。" 最后两句则以壮丽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强化了诗中离别之情和旅途之苦。秋天的风雨与远行者的孤独相互交织,更显出胡季昭所承受的心灵创伤。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丁黼的深厚感情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还折射出了宋代士人在政治压力下的困顿与悲哀。

丁黼

6首
初授崇德县尉,转升州录事参军,后任余杭知县,迁太仆寺簿。端平初年,任四川制置副使兼成都知府。三年(1236)元军逼近成都,时城内兵不足七百人,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军未至,丁二次出城应战,说:“我职责就是镇守疆土。”终因寡不敌众,被元军包围,中箭身亡。朝廷嘉其忠心,赐光禄大夫、显谟阁学士。后又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赐谥号“恭慰”,并束力令在石埭建立“褒忠祠”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