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离别
爱情
写景
春景
怀人

译文

清晨的鸾镜映照着春天,蛾眉轻蹙对着自己的倒影。
打开衣裳,却发现有破洞,怎能再忍受新的脂粉黛绿。
春天已回到洛阳路,只因怀念阶前的春草。
杨柳还未长高,梅花却期待你的归来清扫。
今天喜鹊靠近我飞翔,或许是那放荡的丈夫策马归家。
遥想那时我们一同唱歌游玩,你迎面而来,含笑穿着春日的新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对即将离去的行人的思念和不舍。鸾镜初照春光,蛾眉却因思念而低垂,衣裳破旧,无心再涂脂粉。这一切都表明了女子的心情已被离别所占据。她回忆起洛阳城中春天的景色,以及那些未能攀折的杨叶和尚未扫去的梅花。女子似乎在暗示,自己与行人共度的时光如同春草般珍贵,而自己的心境也如那难以触及的枝头。诗中的“今朝喜鹊傍人飞”一句,通过鹊鸟的形象传达了对行人的不舍和思念之情。鹊鸟在古代常被赋予吉祥、联络夫妇之意,这里则显得更加凄美,它似乎成为了女子与远去行人之间精神纽带的象征。最后两句“应是狂夫走马归,遥想行歌共游乐”表达了对行人的思念和期待,女子幻想着那位狂热而自由的人将会再次回到她的身边,而自己则以微笑等待,准备好再度穿上春日的衣裳,与他共同享受那久违的欢乐时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形象,展现了深沉而复杂的离别情怀。

刘希夷

40首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唐朝诗人。一名庭芝,汉族。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登城二首(其二)
宋·张耒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