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
衣
篇
秋
天
瑟
瑟
夜
漫
漫
,
夜
白
风
清
玉
露
漙
。
燕
山
游
子
衣
裳
薄
,
秦
地
佳
人
闺
阁
寒
。
欲
向
楼
中
萦
楚
练
,
还
来
机
上
裂
齐
纨
。
揽
红
袖
兮
愁
徙
倚
,
盼
青
砧
兮
怅
盘
桓
。
盘
桓
徙
倚
夜
已
久
,
萤
火
双
飞
入
帘
牖
。
西
北
风
来
吹
细
腰
,
东
南
月
上
浮
纤
手
。
此
时
秋
月
可
怜
明
,
此
时
秋
风
别
有
情
。
君
看
月
下
参
差
影
,
为
听
莎
间
断
续
声
。
绛
河
转
兮
青
云
晓
,
飞
鸟
鸣
兮
行
人
少
。
攒
眉
缉
缕
思
纷
纷
,
对
影
穿
针
魂
悄
悄
。
闻
道
还
家
未
有
期
,
谁
怜
登
陇
不
胜
悲
。
梦
见
形
容
亦
旧
日
,
为
许
裁
缝
改
昔
时
。
缄
书
远
寄
交
河
曲
,
须
及
明
年
春
草
绿
。
莫
言
衣
上
有
斑
斑
,
只
为
思
君
泪
相
续
。
写景
抒情
秋天
思乡
思念
咏物
怀古
情感
译文
秋夜凉风吹,长夜漫漫似无尽
月白风清,露珠晶莹如玉
燕山游子衣衫单薄,秦地女子闺房寒冷
想在楼中织细纱,又在机旁裁纨素
牵着红袖独自徘徊,期盼砧声却心绪惆怅
长久徘徊,直至深夜,萤火虫飞入窗棂
西北风起,细腰轻颤,东南月升,纤手如玉
秋月明亮,秋风含情,你可看见月下身影摇曳,听见莎草间断续的声响
天色渐明,银河流转,鸟儿鸣叫,行人稀疏
眉头紧锁,思绪纷飞,对着影子穿针,心中默默哀伤
听说归期遥遥无定,谁能理解我登高望远的悲伤
梦中你的模样依旧,只愿你能修改往昔的衣裳
我将书信封好,寄往交河,待到春草再绿之时
不要说衣上斑驳,那只是思念你的眼泪不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捣衣篇》,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深切情感和孤独寂寞的心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以及鲜明的画面刻画,展现了作者在异地漂泊时的愁绪与忧伤。秋夜之景色描写得十分生动,如“瑟瑟”、“风清玉露漙”等字眼,不仅形容了秋天凉爽的气候,更传达了一种萧索和凄凉的情感。燕山游子与秦地佳人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独感。“揽红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怅盘桓”一句中,“揽红袖”、“盼青砧”的动作细节,透露出诗人心中的忧郁和不舍。随后的“萤火双飞入帘牖”则让人感受到夜的静谧与孤独。“西北风来吹细腰,东南月上浮纤手”两句中,风和月的描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暗示着诗人的柔弱与无力。紧接着,“此时秋月可怜明,此时秋风别有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夜特有的感受和情感。“君看月下参差影,为听莎间断续声”两句中,通过对月光下的树影和草丛间的虫鸣声的描写,传递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情绪。随后的“绛河转兮青云晓,飞鸟鸣兮行人少”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片萧瑟的秋意。诗中后半部分,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书信往来的描写,如“攒眉缉缕思纷纷,对影穿针魂悄悄”、“闻道还家未有期,谁怜登陇不胜悲”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承受的离愁。“梦见形容亦旧日,为许裁缝改昔时”两句则是诗人在梦中与往事的交织,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缄书远寄交河曲,须及明年春草绿”、“莫言衣上有斑斑,只为思君泪相续”等句子,则是诗人通过书信传达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在思念中无法抑制的泪水。总体而言,《捣衣篇》是一首表达了游子离愁、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秋夜寂寞情感的诗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描绘出来,让读者能够共鸣。
刘希夷
40首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唐朝诗人。一名庭芝,汉族。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