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齿
写景
写山
秋天
情感
忧民
战争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张文光的《宿柳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带有忧虑的乡村傍晚景象。首句“群鸦飞渐少”以群鸦归巢暗示日暮时分,接下来的“驱车投山阿”展现了旅人驾车向山中投宿的情景。茅屋与棕榈树相映,夕阳斜照,形成“夕阳影婆娑”的温馨画面。然而,诗的氛围随着“霜枫无片叶,倒挂青青萝”转向凄凉,霜冻的枫叶虽已凋零,却仍顽强地挂在藤蔓上,透露出一种坚韧的生命力。夜深时,“山更幽”渲染了寂静和深邃,门外的“喧谁何”则带来一丝疑惑和不安。诗人由自然景象联想到现实,“天地方流血,得非战鬼多”,表达了对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忧虑,暗示着百姓生活的艰辛。最后两句“细听乃人声,县官自催科”揭示出,那喧闹并非鬼魅,而是官府催缴赋税的声音,进一步加重了诗人的悲愤情绪。“挥鞭凌石齿,俨如雷霆过”描绘了官差催征的威势,如同雷霆般震撼人心。而“孑遗无定魂,相视涕滂沱”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和可能还有其他受苦民众内心的无奈与悲痛,泪水如注,心境凄凉。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民间疾苦,寓言深刻,情感饱满。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