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抒情
闲适
哲理
惜时
地点
山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茅庐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意境。首句“霭霭峦烟锁”,以轻柔的雾气笼罩群山,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茅庐傍竹边”点明了居住环境,竹林环绕的小屋,既显现出自然的和谐,也暗示着主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风微人不觉,日上我犹眠”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生活的悠闲与自在。微风吹过,却未惊扰到沉睡中的他,直到太阳升起,他依然沉浸在梦乡之中。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平和。“涉世无良策,端居守薄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逃避,选择在山中耕作,过着简朴的生活,以此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坚守。最后,“一尘俱拂净,闲里自忘年”将主题推向高潮。在远离尘嚣的山居生活中,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只有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真实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赠曾一轩
宋·文天祥
磨蝎之宫星见斗,簸之扬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谤毁平生无不有。我有斗度限所经,适然天尾来临丑。虽非终身事干涉,一年贝锦纷杂糅。吾家禄书成巨编,往往日者迷几先。惟有一轩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