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约
堂
武
陵
汎
舟
图
旷
怀
无
染
俗
情
浓
,
芳
树
春
流
到
处
逢
。
唤
作
武
陵
何
不
可
,
桃
源
元
止
在
君
胸
。
写景
抒情
春天
山水
抒情
哲理
桃树
赞美
赏析
此诗《陈约堂武陵汎舟图》由清代诗人姚鼐所作,通过描绘泛舟武陵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心怀旷达的情怀。首句“旷怀无染俗情浓”,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心境,他胸怀开阔,不为尘世的杂念所累,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次句“芳树春流到处逢”,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景,无论是繁花似锦的树木还是潺潺流动的春水,在他看来都是自然之美,无处不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捕捉。后两句“唤作武陵何不可,桃源元止在君胸”,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更深的层面。武陵和桃源,本是古代文学中常被提及的隐逸之地,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这两个意象融合,表达出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内心的宁静与理想追求才是真正的归宿。他似乎在说,寻找桃源并不需要远行,它其实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只要心灵纯净,就能发现并体验到那份宁静与美好。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通过泛舟武陵这一具体情境,姚鼐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充满诗意的精神世界,让人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又能引发对人生、自我与理想的深入思考。
姚鼐
741首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旋归里,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一生勤于文章,诗文双绝,书艺亦佳。著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惜抱轩诗集》10卷、《笔记》10卷、《尺牍》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辑成《古文辞类纂》75卷。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文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