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抒情
哲理
怀古
写山
情感
思乡
默默之情
自然之景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跂所作的《与李深梁山泊分韵得轻风生浪迟五首》中的第四首。诗中借用了庄子和元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放纵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我反思的情感。“庄生语逍遥,元子称漫浪。” 开篇引用了庄子和元子的故事,庄子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与逍遥,而元子则以放纵的生活态度著称。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放纵生活态度的向往。“此身如土梗,雕刻不成样。” 接着,诗人将自己比作泥土中的土梗,形象地描绘出自己在社会规则与期望下难以塑造出独特自我的困境。这种比喻既表达了对现实束缚的不满,也暗示了自我认同的缺失。“何心解宾戏,犹欲避官谤。” 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一方面,他渴望参与社交活动,享受其中的乐趣(解宾戏),但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因此招致非议或批评(避官谤)。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评价的敏感和对个人自由的渴望之间的冲突。“默默难具论,幽愁浩盈望。”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困惑。在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情况下,他只能默默承受内心的忧愁,这种忧愁仿佛无边无际,充满了整个视野。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隐喻,暗示了诗人面对复杂社会时的无力感和迷茫。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个性与社会规范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这一矛盾中寻求自我认同的挣扎。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