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怀旧思乡
写景
抒情
秋节
茉莉花
怀古
明月
思乡
写雨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张炎的作品《南楼令·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通过对风雨、梧桐、小窗等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风雨怯殊乡”一句,以风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异乡飘零、凄凉哀愁的情境。接着,“梧桐又小窗”则细腻描绘了词人所处的空间环境,使人不难想象到词人孤身一人,坐在小窗前,倾听着梧桐叶尖上的雨声。“甚秋声、今夜偏长”这两句,不仅点明了季节,更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与长度。秋天的风声似乎更加凄厉,夜晚更显得漫长,这一切都加深了词人的愁绪。“忆著旧时歌舞地,谁得似、牧之狂”两句,则是词人对过往欢乐时光的追忆。这里的“牧之狂”指的是唐代名将李牧,据说他曾在战败后狂饮至醉,以此来比喻词人自己也想像李牧那样放纵自己,忘却烦恼。接下来的“茉莉拥钗梁。云窝一枕香”两句,是对室内景物的描写。“茉莉”即茉莉花,这里用以形容词人的发髻;“拥钗梁”则是说头发杂乱,覆盖在窗棂上;“云窝一枕香”则透露出词人独处时的柔和与温馨。最后,“醉瞢腾、多少思量。明月半床人睡觉,听说道、夜深凉”四句,是对词人饮酒以忘忧,同时内心充满思量的状态描写。这里的“明月半床人睡觉”不仅是环境描写,也暗示了词人与他人的距离和隔阂。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复杂的心境。

张炎

301首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唐·王维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相.....
永遇乐·徐州夜梦觉。北登燕子楼作
宋·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
江行杂咏(其一)
清·邓汉仪
江州解缆客途长,三日西风逼建康。试问谁人镇姑孰,青山牛渚满斜阳。
秋日集汝申使君喜雨作时潘生对奕久之
明·胡应麟
淅沥寒声绕画墙,高梧飞叶半银床。珠帘乍卷三秋色,玉局徐生五夜凉。南国蕙兰应被野,西郊禾黍渐登场。酣歌不是耽行乐,二顷城头有汶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