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春天写景
怀古抒情
友情思乡
边塞风情
春色之
回忆寄语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炎的《木兰花慢》,表现了诗人对于故园和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的孤独与苍老的感慨。“二分春到柳,青未了,欲婆娑。” 这几句描绘出初春时节,柳树尚未完全展露其绿意,而诗人心中却已有摇曳之情,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甚书剑飘零,身犹是客,岁月频过。” 诗人通过书剑(可能是文墨或兵器)的飘零来比喻自己的漂泊不定,以及对于时光易逝的无奈感受。“西湖故园在否,怕东风、今日落梅多。” 这里的西湖故园,是诗人心中的美好记忆,但又担忧着春风可能带走了往日的景象。同时,今日梅花纷纷而落,更增添了一份离愁。“抱瑟空行古道,盟鸥顿冷清波。” 抱瑟,即手持瑟(一种古代弦乐器);盟鸥,可能是与鸥鸟(或鸥类之物)共饮清水的意象。这里诗人通过这种超脱世俗的行为和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孤寂心境。“知么。” 这个问句带有深深的无奈和自我反思,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慨。“老子狂歌。” “老子”可能是诗人自称,通过“狂歌”来抒发内心的激愤与不满。“心未歇,鬓先皤。” 心中尚未平静,而头发却已开始斑白,这是对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无奈感慨。“叹敝却貂裘,驱车万里,风雪关河。” 诗人叹息着过去的繁华如今只剩貂裘(貂皮衣),而自己则要驱车行走万里,穿越风雪和险峻的关河。这里表达了一种对往昔荣华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灯前恍疑梦醒,好依然、只著旧渔蓑。” 在灯光下,诗人恍惚间梦醒过来,对于美好的过去依然情有独钟,只愿意穿上那件旧的渔蓑(渔夫衣)以寻找些许安慰。“流水桃花渐暖,酒船不去如何。” 这里诗人通过对流水与桃花渐渐回暖的情景描绘,以及对无法踏上酒船(可能是指诗人无法达到某种生活状态)的感叹,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无奈。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张炎

301首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