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月
初
二
日
闻
祁
门
县
四
月
二
十
七
日
大
水
没
鼓
楼
蛟
龙
斗
争
溺
死
者
多
休
宁
县
江
潭
等
处
亦
多
漂
溺
今
岁
知
何
处
,
天
刑
亦
惨
哉
。
潢
池
犹
未
静
,
洚
水
复
为
灾
。
民
叛
非
无
说
,
官
贪
有
自
来
。
祁
门
郑
龙
斗
,
此
祸
又
谁
胎
。
怀古
咏物
灾情
感慨民生
探讨缘由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宋末元初时期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诗人方回在五月初二日听到消息,得知四月二十七日时,祁门县发生了严重的洪水,鼓楼被淹没,蛟龙斗争导致大量人员溺亡,休宁县江潭等地也有多处发生洪水,造成多人被冲走。诗中表达了对这场灾难的深切忧虑和哀悼之情。“今岁知何处”,开篇即以疑问句式表达出对当前年岁的困惑与不安,暗示了对时局的担忧。“天刑亦惨哉”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天灾人祸的悲痛之情。“潢池犹未静,洚水复为灾”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洪水泛滥的情景,潢池比喻小范围的水灾,洚水则指大规模的洪水,两者并存,说明灾情严重且广泛。“民叛非无说,官贪有自来”揭示了民众叛乱的原因之一是官府的腐败贪婪,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批判。“祁门郑龙斗,此祸又谁胎”将矛头指向了具体的事件和人物,郑龙斗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官员或事件的始作俑者,强调了个人行为对社会影响的严重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洪水灾害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忧虑,体现了古代文人关注民生疾苦、批判社会不公的传统精神。
方回
2864首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忆江渎池庐
清·顾印愚
藕根迸水青钱小,竹箨铿林绿襁斑。初夏池塘忘不得,乱书重叠对西山。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行路难
清·冯班
自许直如绳,看君白如雪。一朝更变不似先,雾里看花云里月。梦中不悟君心异,言笑依依尚相悦。五更欲曙百鸟啼,玄鬓生丝泪成血。念君旧恩君岂知,万物荣衰各有时。君不见黄蜂阶下收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