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月
二
十
二
日
晓
倚
楼
北
斗
挂
楼
北
,
晓
柄
正
指
东
。
乃
知
今
夕
昏
,
移
以
招
西
风
。
南
州
霜
未
降
,
九
月
已
过
中
。
候
虫
既
无
声
,
天
犹
迟
过
鸿
。
一
岁
事
垂
了
,
吾
生
将
无
同
。
春
草
百
种
死
,
夏
木
千
林
空
。
依
依
墙
壁
间
,
独
剩
残
菊
丛
。
日
出
万
马
动
,
谁
其
知
此
翁
。
写景
秋天
抒情
怀古
感慨时光
自然
人生
菊花
自然景色
秋天的动植物
山水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的早晨,北斗星座指引着东方的方向,通过对时间的把握来呼唤西风,表达了一种急迫和无奈的情感。南方还未下霜,九月已过半,自然界的生命力正逐渐消退,昆虫的声音已经不再听见,天空中偶尔飞过的大雁也显得孤单。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一年将尽、个人生涯即将走到尽头的无常感和悲凉情怀。春天的草木虽多种类,但到了秋后已然凋零;夏日繁茂的树林,现在也成为空壳。唯有残留在墙壁间的菊花,依旧坚守着最后的生机。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命轮回的一种描绘,也象征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无力感。最后一句“日出万马动,谁其知此翁”则更深化了这种情感。面对着日出时分的繁华景象,诗人发出的是孤独和被世人忽略的哀叹。这里的“此翁”指代诗人自己,他感慨于自己的境遇和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巨大差距。
方回
2864首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您喜欢
秋日集汝申使君喜雨作时潘生对奕久之
明·胡应麟
淅沥寒声绕画墙,高梧飞叶半银床。珠帘乍卷三秋色,玉局徐生五夜凉。南国蕙兰应被野,西郊禾黍渐登场。酣歌不是耽行乐,二顷城头有汶阳。
上太守祷雨有应(其二)
明·陈繗
天有精灵地有神,蓦然求到海江滨。亢阳化作随车雨,和气吹开拂面尘。麰麦两歧多献瑞,江山千里总回春。自怜寒谷迟生意,瑶草穿匀未得伸。
木兰花慢·过济南·寿嘉定赵侍御
明末清初·吴伟业
仰头看皓魄,切莫放,酒杯空。记六诏飞书,百蛮驰传,万里乘骢。天南碧鸡金马,把枯棋、残局付儿童。鸡黍鹿门高隐,衣冠鹤发衰翁。叹干戈满地飘蓬。落日数归鸿。喜歇浦寒潮,练塘新霁.....
次韵酬沈雨若见寄
明·李流芳
寥落花间一草堂,喜看舟楫到江乡。春潮送客浑无信,寒菊怀人尚有香。十五松斋容啸傲,三千尘路费商量。凭君莫问行藏意,世事于今正渺茫。
雪霁霜晴独寻山径菊花犹盛感而赋诗
宋·王禹偁
狼藉金钱撒野塘,几丛无力卧斜阳。争偷暖律输桃李,独亚寒枝负雪霜。谁惜晚芳同我折,自怜孤艳袭人香。幽怀远慕陶彭泽,且撷残英泛一觞。
前日出城苗犹立槁今日过兴安境上田水灌输郁然弥望有秋可必乃知贤者之政神速如此辄寄呈交代仲钦秘阁
宋·张孝祥
筒车无停轮,木枧著高格。粳稌接新润,草木丐馀泽。府公为霖手,号令行顷刻。愿持一勺水,敬往寿南伯。
寄题杨恒叔陶园
明·陈达
凉飙何处透重袍,翁与山灵两共高。老去不妨耽径菊,客来时或荐溪毛。清风尚友严陵濑,长日惟吟屈子骚。门外红尘深几许,先生醉卧乐陶陶。
初夏出游三首(其三)
宋·陆游
泥黦棕鞋雨垫巾,闲游又送一年春。长歌聊对圣贤酒,羸病极知朝暮人。废堞荒郊闲吊古,朱樱青杏正尝新。桃源自爱山川美,未必当时是避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