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画
龙
天
始
明
落
月
犹
馀
彩
,
荒
村
已
几
过
。
店
明
灯
透
壁
,
石
响
马
升
坡
。
起
早
寒
多
嗽
,
忘
劳
暗
自
歌
。
老
夫
亦
小
憩
,
霜
重
手
频
呵
。
写景
秋景
寒露
田园
咏物
店家灯火
抒情
写老人
冬日之景
记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乡村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这一刻的宁静与孤寂。"落月犹馀彩,荒村已几过"中,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远之美,同时“荒村”二字则表明这是一处偏僻而又被时光遗忘的地方。接下来的"店明灯透壁,石响马升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冷清。"店明灯"透过墙壁,投射出淡淡的光线,而远处传来的是马蹄铁击打在石头上的回声,以及马匹缓慢地攀登山坡的声音,这些细节都极大地增强了画面感。诗人随后写道"起早寒多嗽,忘劳暗自歌"。这里表达了一种生活的艰辛与孤独,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份超然和自得其乐。在这个清冷的秋夜里,即使面对着早晨的严寒和身体的不适,诗人依旧选择起床,用歌声来忘却劳累。最后两句"老夫亦小憩,霜重手频呵"则是对老年生活状态的一种写照。诗人自称“老夫”,表明自己已经步入晚年,但即便如此,他仍旧保持着一种孩子般的好奇与活力,这种生动的形象让人感受到生命力的坚韧不拔。同时,"霜重手频呵"则是对严寒天气下老人生活的一种刻画,那颤抖的手势和呼出的热气,都在传递着一种对抗严寒、维持生存的努力。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乡村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赞颂,更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写照,反映出诗人在面对艰难困苦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豁达。
方回
2864首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您喜欢
孟县道中(其一)
明·谢榛
村家农事毕,积雨漫成河。白聚野凫净,红垂秋柿多。年衰仍浪迹,转调是劳歌。一诵鹪鹩赋,归欤向薜萝。
和朱勿轩移居四首(其一)
清·刘天谊
闻君避地徙村西,门外饶看卉木萋。比舍牧樵元旧识,归家鸡狗讵多迷。小庭半作栽花径,隙地应添种麦畦。记取古人安宅训,何庸数尺炫榱题。
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
宋·苏辙
柱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飞禽不惊处,万竹正当心。虎啸风吹籁,霜多蝉病瘖。兽骄从不避,人到记由今。未暇终身住,聊为半日吟。青松可绝食,黄叶不须衾。偶到初迷路,将还始觉深。堂.....
和答董桂岩同年(其一)
明·贺钦
谢病归来已十霜,閒中养就野夫狂。每寻瑶草和成药,自剪青荷制作裳。几曲枯桐秋月白,一竿修竹暮烟苍。镜湖原是吾家水,还拟扁舟泛渺茫。
点绛唇(其一)水饭
宋·曹组
霜落吴江,万畦香稻来场圃。夜村舂黍。草屋寒灯雨。玉粒长腰,沈水温温注。相留住。共抄云子。更听歌声度。
移居小白村(其二)
清·刘玺
市烟隔岸四邻静,南北轮蹄路不通。秋色老添黄雀雨,雁声孤堕白蘋风。少陵诗卷兀相向,元亮酒壶谁与同。犹喜闲闲张仲在,钓竿长伴荻花中。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其一)
唐·杜甫
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烟霜凄野日,粳稻熟天风。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近为儿侄辈屈澄夫先生于小园东曙有诗次韵二首(其二)
明·顾清
安车久不到岩阿,水部无人复姓何。秋浦白云天际远,夕阳红树屋边多。笔精又展郇公帖,才钝愁闻郢客歌。眼底桐枝未盈把,几时亲见十寻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