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
陵
怨
别
(
其
一
)
终
南
残
月
挂
城
头
,
花
落
旗
亭
水
乱
流
。
不
用
风
前
折
杨
柳
,
琵
琶
弹
出
灞
陵
秋
。
写景
离别
抒情
写秋
地点
灞陵
情感
怨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夜景。"终南残月挂城头",诗人以月光映照古城,暗示了夜晚的寂静和离别的氛围。"花落旗亭水乱流",花瓣随风飘落,水面泛起涟漪,动静结合,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寓着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不用风前折杨柳",诗人借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表达无需再做这种离别时的凄凉举动,暗示情感已深藏心底。最后,"琵琶弹出灞陵秋"以乐声收尾,琵琶声中传出的是对灞陵(长安附近,常用来象征离别之地)秋天的悲凉情绪,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为浓郁。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和象征手法,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感,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