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
写景
抒情
山水
田园
秋日
梦中场景
怀古
忆事
赞颂
励志
自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九龙山中所筑之居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意境。首句“穿径诛茅伊已深”,描绘了通往隐居之所的小径,经过一番清除杂草和茅草的劳作,隐居之地显得更为隐蔽和幽静。接着,“一庵閒卧日初沈”进一步渲染了庵内环境的宁静,太阳即将下山,整个空间沉浸在一种平和而略带神秘的氛围之中。“移根漫悔高原植,息影偏憎恶木阴”两句,通过对比高原与低处的树木,表达了对当前栖息地的满意与对过去选择的反思。移栽的树苗或许曾后悔在高原上种植,而如今栖息于低处,却对周围环境感到不满,暗示了对当前环境的适应与喜爱。“花证道,月清心”则点明了隐居生活的内在追求,花朵见证了修行的道路,月亮则净化了心灵,强调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统一。“幽居浑似傅双林”一句,将隐居之所与傅双林相提并论,傅双林是古代一位著名的隐士,以此类比,突出了此地的隐逸之气与历史传承。最后,“梦中销得风雷过,倾耳潮音更谷音”描绘了在梦中消解了外界的风雨雷电,倾听的是潮水的声音与山谷的回响,进一步强化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超然,以及与自然界的深刻连接。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士在九龙山中所筑之居的宁静生活,以及其内心世界的超脱与和谐,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