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
北
水
堰
北
水
,
一
日
高
一
尺
,
十
日
一
丈
强
。
秋
来
淫
雨
多
,
千
里
万
里
洪
流
长
。
报
水
汎
人
善
泅
水
,
入
水
不
愁
沉
水
底
,
顺
流
一
日
五
百
里
。
修
堤
筑
堰
年
复
年
,
安
得
水
势
倒
行
还
上
天
。
决
口
乍
塞
塞
口
决
,
明
年
再
请
司
农
钱
。
写水
抒情
秋天
民谣
忧民
水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堰北水位逐年上升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洪水问题。诗人通过“一日高一尺,十日一丈强”这样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水位增长的速度之快。接着,“秋来淫雨多,千里万里洪流长”则点明了雨水与洪水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秋季频繁降雨对水位的影响。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面对洪水的人们如何应对,用“报水汎人善泅水,入水不愁沉水底”来表现人们在水中的游泳技能,以及他们对于水的适应和勇敢。而“顺流一日五百里”则夸张地展示了水流速度之快,形象地描绘了洪水的威力。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治理洪水的长期努力,提到“修堤筑堰年复年”,展现了人们为了防止洪水而持续不懈的努力。然而,面对自然力量的挑战,诗人发出了“安得水势倒行还上天”的感慨,表达了对改变自然规律的渴望。最后,“决口乍塞塞口决,明年再请司农钱”则反映了治理洪水的困难和反复性,以及每年都需要财政支持的事实。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的壮观与挑战,也反映了人类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智慧、勇气和无奈。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这一主题,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过金绳庵
明·梁宪
唤艇连烟渡,沿香到藕塘。隔桥花隐寺,傍水竹为墙。地僻人家远,天空鸟道长。何时戎马息,时过共徜徉。
城南行
宋·刘攽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蛟龙蜿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悽恻。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寄然镜潭
宋·许棐
镜潭炯炯秋无底,著一纤云也是多。禅外当无些子事,如何犹有作诗魔。
徐光岳至(其二)
明·庄昶
江门千古地,来往有南川。夫我何为者,相过亦此贤。水花无别趣,庭草有真传。活水亭前月,能留共老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