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
州
九
日
诗
秋
日
正
凄
凄
,
茅
茨
复
萧
瑟
。
姬
人
荐
初
酝
,
幼
子
问
残
疾
。
园
菊
抱
黄
华
,
庭
榴
剖
珠
实
。
聊
以
著
书
情
,
暂
遣
他
乡
日
。
秋日写景
写花
菊花
抒情
读书
秋天
译文
秋天的景象正凄凉,简陋的茅屋更显冷清。
侍妾献上新酿的酒,小儿子关怀着家中的病患。
园中的菊花拥抱着黄花,院里的石榴裂开了珍珠般的果实。
姑且借写作寄托情感,暂时忘却这异乡的日子。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充满了凄凉与孤寂之感。开篇“秋日正凄凄”即设定了整体的氛围,秋天的寒冷和萧瑟的树木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气氛。“姬人荐初酝,幼子问残疾”则是对室内景象的描绘,表现了一种家庭生活的温馨与关怀。然而,这种温暖并不能抵御秋天给人的孤独感。“园菊抱黄华,庭榴剖珠实”这一句,则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菊花和榴莲都成熟了,但它们所蕴含的美好却只能在这萧瑟的秋天里独自享受。“聊以著书情,暂遣他乡日”则是诗人表达自己的心境,他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对远方故土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与对过往美好的追忆。
江总
104首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猜您喜欢
哭雪湖四首(其三)
明·谢迁
西江桃李满门墙,香社归来鬓未霜。雅志可能随俗改,閒情祗为作诗忙。苦吟身与春光去,惇德门延世泽长。也欲招魂歌楚些,临风呜咽不成章。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盖郎中惠诗有二强攻一老不战而胜之嘲次韵解之
宋·黄庭坚
诗翁琢句玉无瑕,淡墨稀行秋雁斜。读罢清风生麈尾,吟馀新月度檐牙。自知拙学无师匠,要且强言遮眼花。笔力有馀先示怯,真成句践胜夫差。
又赠上人(其三)
宋·周南
橙橘青时最有香,包山架后两番霜。上人梦里营诗思,比似看经僧更忙。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其六)
宋·释道潜
草蔓行将溃茂,菊英稍稍敷金。南浦愁窥去燕,海山莽苍云深。
东园赏红梅
宋末元初·仇远
花姨夜捣守宫血,染就南枝花貌别。宿酲未解春正酣,一片晴霞消冻雪。莫道有人疑作杏,老眼频看亦生缬。东阑更有萼绿华,精神标致尤清绝。先生焚香读书处,把酒花前相暖热。群蜂知香不.....
眼儿媚·秋夜
清·陈珍瑶
一痕新月上花枝。夜静漏声迟。灯摇几畔,虫吟砌下,风逗书帏。兽炉烟袅湘帘捲,妆却绿云欹。轻磨翠墨,漫调银管,闲谱新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