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细雨
寺庙

赏析

在这首诗中,刘子翚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的山居图景。"翠合初疑无路往",诗人将自己置身于一片郁郁葱葱之中,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境界,这里的“翠合”指的是树木交织成的绿色隧道,而“初疑无路往”则表达了一种迷茫和探索的心情。"停鞭邂逅成清赏",诗人在这里展示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在马鞭未停之时,就已经领略到了这份清幽的美好。"邂逅"一词用得恰到好处,传达了一种即将发现、但又不完全明了的意境。接下来的"僧炉坐稳纸窗明"则描绘了诗人在室内的生活片段。"僧炉"通常用于取暖,"纸窗"则透出了室内温馨而明亮的氛围。这两者的搭配,不仅是对环境的细致刻画,也象征着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安顿。最后,"细雨忽来山竹响"这一句,将听觉和视觉的体验结合起来。细微的雨声与远处山间竹子的鸣响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精致描绘和内心感受的传达,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独特的审美情趣。

刘子翚

673首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