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写景
山水
秋天
抒情
友情
赞颂
地点
开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山林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界声色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寒声萧萧霜叶秋”中,“寒声”指的是秋风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而“霜叶”则是秋天树上的枯叶被白霜覆盖,这两词交织出一幅深秋图画。“石路硗确穿林幽”则通过脚步在石路上的声音,传达了行走在森林中的孤独与沉静。“云横远岫若平断”中,“云横”指的是云彩横亘在山的背后,而“若平断”则是说远处的山峦仿佛被切割开来,增添了一种奇幻的景象。“风约小溪如倒流”通过对比手法,形容微弱的风声与小溪潺潺之音相似,如同水流逆向而上。“偶经名蓝亦终日”中的“偶经”表明诗人偶然经过某地,而“名蓝”可能指的是一处著名的蓝色山峰或是某种特色的景物。这里强调了时间上的连续性,整日都沉浸在这种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喜有胜士同兹游”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志同道合之士共游的快乐。“移床果茗咄嗟办”中的“移床”可能是指临时搭建的小憩处,“果茗”则是一种饮品或食物,整个句子传递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景。最后“曳杖欲归仍更留”中,“曳杖”形象地描绘了老人拄着拐杖的样子,而“欲归仍更留”则表达了一种不忍离去的心情,虽然有回家的打算,但还是因为景色宜人而选择留下。这样的转折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与之共鸣的人文情怀。

刘子翚

673首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