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
莎
行
秋
色
人
家
,
夕
阳
洲
渚
。
西
风
催
过
黄
华
渡
。
江
烟
引
素
忽
飞
来
,
水
禽
破
暝
双
双
去
。
奔
走
红
尘
,
栖
迟
羁
旅
。
断
肠
犹
忆
江
南
句
。
白
云
低
处
雁
回
峰
,
明
朝
便
踏
潇
湘
路
。
写景
秋天
山水
夕阳
西风
奔走
栖迟
思乡
回忆
怀古
情感
抒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富的秋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开篇“秋色人家,夕阳洲渚”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的宁静与温馨,夕阳下的洲渚更添几分孤寂。紧接着,“西风催过黄华渡”一句,诗人运用了西风作为动力,将视线转移到河流上,黄华渡不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标志,也是秋天气息的象征。这里的“催过”,既表达了自然界中风的作用,也隐含着时间的流逝和无常。接下来的“江烟引素忽飞来,水禽破暝双双去”两句,更进一步渲染出秋天的意境。江上的迷雾(江烟)仿佛有生命,被轻柔地带向远方,而水鸟则在昏暗中穿梭,展现了生灵对光明的追求。诗人随后转入个人情感的表达,“奔走红尘,栖迟羁旅。断肠犹忆江南句”两句透露出诗人的行者身份和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奔走红尘”显示了诗人在世俗纷争中的忙碌与无奈,而“栖迟羁旅”则表明他内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接着的“断肠犹忆江南句”,则是诗人情感深处的一种流露,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诗人心中美好的记忆。最后,“白云低处雁回峰,明朝便踏潇湘路”两句,为诗作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白云下的山峰,以及翱翔其上的大雁,都成为了诗人远行前夕的景象。而“明朝便踏潇湘路”,则预示了诗人即将启程,继续他的旅途,但心中仍然留恋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个人的情感交织中所体验到的复杂情怀。
卢炳
61首
约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三一年前后在世)字叔阳,(一作叔易)号丑斋,里居及生卒年均不祥。尝仕州县,多与同官唱和。其他事迹不可考。著有哄堂词(亦作烘堂词)一卷,《文献通考》为辞通俗,咏物细腻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