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节日
地点
春景
元宵
城市
山水
赞美
春天
灯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夜宴饮赏花的画面。开篇“正春回紫陌,瑞霭飞浮,暖风轻扇”写出了初春时节,春意盎然,祥瑞之气弥漫于空中,温暖的春风轻轻摇曳。接着“皓月初圆,觉严城寒浅”则是诗人在这样的夜晚感受到初升的明月带来的清凉,与严城中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彩结鳌山,纱笼银烛,与□花争艳"中,“鳌山”通常指的是盛会之地,这里可能是指宴席上的华丽装饰,“纱笼银烛”则营造出一种金碧辉煌的光景,与“□花”(应为某种鲜花)一起竞相绽放,显得异常热闹和绚烂。"午夜融和,红莲万顷,一齐开遍"描写了午夜时分,温暖舒适的气氛中,红色的荷花如同波涛一般,竞相开放。"讼简民熙,史君行乐,簇拥朱轮,旌旗辉暖"这里“讼简”可能指的是宴会上的盛大场面,“民熙”则是百姓的安居乐业,“史君”应为宴席上的贵宾,“簇拥朱轮”写出宾主围坐的热烈气氛,“旌旗辉暖”则增添了一份庆典的盛大感。"鼎沸笙歌,遏行云不散"中的“鼎沸”形容音乐之美妙,“笙歌”则是宴席上的乐曲,“遏行云不散”则是音乐与欢乐氛围相互交融,不愿离去。"咫尺泥封,促朝天陛,侍玉皇香案"中的“咫尺泥封”可能指的是密封的美酒,“促朝天陛”是催促着夜已深入,却仍不肯结束宴席的情景,“侍玉皇香案”则是诗人在这样的场合中,侍奉着华丽的香案,享受着这份尊贵与美好。最后"来岁元宵,龙灯影里,金杯宜劝"写出了对来年此时仍能共聚宴饮的愿望,“元宵”指的是农历十五的夜晚,即中秋节,“龙灯影里”则是那一晚的景象,人们在龙灯下欢聚,“金杯宜劝”则是诗人提出酒杯,感叹时光易逝,应当把握现在,共享此刻之美好。整首诗通过对春夜宴饮场面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中的美妙瞬间的珍视与感悟。

卢炳

61首
约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一三一年前后在世)字叔阳,(一作叔易)号丑斋,里居及生卒年均不祥。尝仕州县,多与同官唱和。其他事迹不可考。著有哄堂词(亦作烘堂词)一卷,《文献通考》为辞通俗,咏物细腻

猜您喜欢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潞州形胜
金·李晏
东迎壶口叠群山,吞吐岚光紫翠间。削玉远排圭首锐,晕痕轻拂黛眉弯。五龙飞去松杉老,万井喧嚣日月閒。游客乍醒尘土眼,仙扃谁指扣玄关。
礼部旧无朝房予疏请命工曹特建盖异数也落成春祀斋宿奉简张蔡二寅丈(其三)
明·严嵩
晓星残月在檐西,起望天街簇仗齐。瑶雪静含鳷鹊影,綵云深护凤凰栖。南宫礼乐逢昌运,上苑烟花续旧题。谁信烧灯催草奏,每看堂印夜中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