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元
同
刘
敬
甫
送
弟
从
戎
(
其
二
)
三
五
团
圆
夕
,
留
连
离
别
时
。
还
从
姜
氏
被
,
预
想
谢
家
诗
。
春
入
池
塘
草
,
路
分
南
北
岐
。
吹
毛
刀
可
赠
,
万
里
以
为
期
。
边塞
离别
写景
抒情
春景
怀友
赠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元宵佳节,与友人一同为弟弟出征送行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期盼。首句“三五团圆夕”点明了元宵节的团圆氛围,与下一句“留连离别时”的离别之情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悲喜交加的情感氛围。“还从姜氏被,预想谢家诗”,这里运用了典故,姜氏被指的是古代诗人姜夔的被褥,这里借指弟弟即将出征时所携带的衣物,预想谢家诗则暗示了对弟弟未来诗才的期待,表达了对弟弟出征后生活和事业的美好祝愿。“春入池塘草,路分南北岐”,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池塘边的草地上,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暗示了弟弟即将踏上南北方不同的道路,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弟弟旅途平安的深深祝福。“吹毛刀可赠,万里以为期”,最后一句表达了送行者对弟弟的深情厚意,希望弟弟能够像一把锋利的吹毛刀一样,在远方的战场上一展身手,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同时,“万里以为期”则体现了对弟弟未来广阔前景的期待和信心。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离别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与热爱。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登城二首(其二)
宋·张耒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