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凤
楼
前
祝
圣
寿
修
十
馀
年
旷
典
也
时
月
望
于
十
六
日
祝
当
其
望
云
志
庆
欢
逢
旷
典
庆
丹
墀
,
正
是
中
秋
月
望
时
。
虎
拜
楼
前
新
礼
乐
,
山
呼
阶
下
旧
威
仪
。
箴
从
大
宝
金
为
鉴
,
歌
和
长
春
酒
进
卮
。
最
喜
连
朝
翻
衮
袖
,
且
传
达
孝
万
方
知
。
节日
中秋
写景
抒情
佳节
颂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中秋月圆之夜,皇帝举行盛大庆典的情景。诗人温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庆典的庄严与隆重。首句“欢逢旷典庆丹墀”,开篇即点出庆典的盛大与庄重,丹墀象征着皇宫的高雅与神圣,表达了对庆典的热烈欢迎与庆祝之情。接着,“正是中秋月望时”一句,将时间点定在中秋佳节,月亮圆满之时,营造出一种团圆与和谐的氛围,同时也寓意着丰收与圆满。“虎拜楼前新礼乐,山呼阶下旧威仪”描绘了庆典现场的壮观景象。虎拜象征着臣民对皇权的敬畏与恭顺,新礼乐则体现了庆典的创新与庄重。山呼阶下旧威仪,则是传统礼仪的延续与尊重。“箴从大宝金为鉴,歌和长春酒进卮”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庆典的仪式感与文化内涵。大宝金鉴象征着国家的财富与尊严,而歌和长春酒进卮则体现了庆典中的音乐与美酒,增添了欢乐与祥和的气氛。最后,“最喜连朝翻衮袖,且传达孝万方知”表达了对皇帝德行的赞美与敬仰。翻衮袖是古代帝王的一种服饰礼仪,象征着皇帝的仁慈与宽厚。传达孝则是强调皇帝对父母的孝道,体现了儒家伦理的核心价值。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明代宫廷庆典的宏大场面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体现了对君主德行的颂扬与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