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王
将
军
北
征
几
年
坐
镇
海
波
平
,
忽
听
骊
歌
送
北
征
。
百
队
熊
罴
攀
祖
帐
,
一
时
笳
吹
动
江
城
。
营
前
细
柳
那
堪
折
,
匣
底
芙
蓉
若
自
鸣
。
共
说
承
家
多
节
操
,
伫
看
塞
北
请
长
缨
。
边塞
送别
赞美
写景
抒情
励志
赏析
这首《送王将军北征》由明代诗人温纯所作,描绘了送别王将军出征的场景,充满了壮志豪情与深情厚谊。首句“几年坐镇海波平”,以“坐镇”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王将军长期稳定边疆、维护和平的形象,暗示其功绩卓著。“海波平”则象征着边境的安宁,为下文的离别增添了几分不舍与感慨。“忽听骊歌送北征”一句,通过“骊歌”这一传统送行的音乐,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表达了对即将出征的王将军的深切关怀与祝福。骊歌通常在送别时演奏,其哀而不伤的旋律,既寄托了对未来的担忧,也蕴含了对归来的期待。“百队熊罴攀祖帐,一时笳吹动江城”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送别场面描绘得生动而壮观。熊罴是古代军队中勇猛战士的象征,这里指代王将军麾下的士兵;“攀祖帐”则暗示了士兵们在告别仪式上的庄重与肃穆。同时,“笳吹”之声在江城回荡,不仅增添了离别的气氛,也预示着战争的号角即将响起。“营前细柳那堪折,匣底芙蓉若自鸣”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细柳象征着柔弱与离愁,难以承受离别的痛苦;而“芙蓉”在这里可能是指剑匣内的宝剑,自鸣则寓意着即将出征的王将军内心深处的坚定与决心。最后,“共说承家多节操,伫看塞北请长缨”两句,表达了对王将军高尚品德和英勇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寄予了对其凯旋归来的美好祝愿。承家多节操,意味着王将军不仅个人品行高洁,还能传承家族的荣耀与责任;“伫看塞北请长缨”则表达了对王将军出征胜利、归来时能佩戴胜利之缨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送别场景的壮丽与深情,以及对出征将士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