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
农事生活
情感歌
四季
写景
励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以农耕为生的生活方式,充满了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句“衲子家风在,空山自有年”,开篇即点出僧侣的身份和生活地点——空寂的山林中,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这里的“衲子”指的是僧人,“家风”则暗指其修行的法门和生活方式。接下来的“死心衣带下,生意头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僧人的内心状态与日常劳作联系起来。其中“死心”意味着内心的平静与解脱,“衣带下”和“生意头边”分别象征着日常生活的简朴与生机勃勃,体现了僧人虽身处简陋,但内心充满活力与希望。“火种锄秋月,刀耕破晓烟”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农耕生活的场景。在月光下播种火种,清晨时分挥动锄头,翻起泥土,伴随着袅袅升起的炊烟,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农耕的辛劳,也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尊重。最后,“倦来何所事,高枕夕阳眠”表达了僧人在劳作后的放松与满足。当疲惫之时,他选择躺在高处,享受夕阳的余晖,这既是对身体的休息,也是心灵的慰藉。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以农耕为生的简朴生活,以及在这种生活中所体现的禅宗智慧与自然和谐之美。

猜您喜欢

郑介道见访
宋·许棐
步头杨柳种多年,今日方维胜客船。扫石共看山色坐,枕书同听雨声眠。溪羹旋煮莼丝滑,野饭新炊芡玉圆。不管归心忙似箭,强留吟过菊花天。
和荅诗十首(其七)和松树
唐·白居易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此.....
樟树镇五公寺
元·何中
久幽厌拘维,暂弛欣舒散。近关得禅扉,择步历苍藓。沈沈松阴重,滟滟水光远。残花起馀香,乳禽响新啭。虚廊清昼长,高僧坐谈简。学空素所昧,虑妄还自遣。移晷始知归,生烟满林晚。
次韵胡兄(其一)
宋·方岳
钓蓑烟雨断矶头,恋阙丹心付子牟。腹有一丁长作祟,背无三甲不封侯。惯贫已识山林趣,投老归从造物游。自笑骨寒癯似鹤,忍饥犹未怯茶瓯。
自青原回访敏叔几不相遇
宋·姚镛
晓汲三泉洗砚回,要看奇石立苍苔。骑驴应为寻诗出,放鹤还知有客来。一井清寒宜茗饮,千林黄落独梅开。他时老圃如能学,只乞山中橘本栽。
赠晚节谢表之寿
明·王希文
我亦与君同寿日,年年寿酒不同斟。未残篱菊凌霜晚,将进霞觞感岁侵。驻世百龄何用药,丹成九转只留心。薄田香稻今当熟,浊酒燃荆聊一吟。
九华山歌送施幼淳省元南还青阳省觐
明·于慎行
九峰名九子,幻作九莲花。去天不知尺有几,晴空片片飞丹霞。南宫才子江东客,笔带九华峰顶色。学书欲作万人敌,一日声名倾上国。青春谒帝入神京,黄石寻师驻谷城。经术远宗燕太傅,门.....
庐山杂咏·天池
宋·陈文蔚
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山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