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
写花
写景
赞美
抒情
春天
古木
木棉
古南海神祠

赏析

此诗描绘了南海神祠中一株木棉树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木棉花的勃勃生机与壮观之美。首句“祝融帝子天人杰”,将木棉比作神灵,赋予其超凡脱俗之气。接着“凡材不敢宫前列”一句,以对比手法,强调木棉之非凡。以下“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绛节”两句,点出木棉树的独特地位和象征意义。“拔地孤根自攫拿,排空直干无旋折”描绘了木棉树的高大挺拔,其根部抓地有力,主干直冲云霄,不屈不挠。接下来“生气长资渤澥宽,老鳞不受冰霜裂”则赞美了木棉树生命力的顽强,即使在严寒中也能保持坚韧不摧。“青春二月当艳阳,观者千人皆叹绝”写出了木棉花盛开时的壮观景象,吸引无数人驻足赞叹。接着“繁英贯日下无阴,丽色烧天炙能热”更是夸张地形容了木棉花的鲜艳夺目,仿佛能照亮天空,甚至加热空气。“堂堂正正势莫当,密密疏疏随所设”赞扬了木棉树的形态之美,无论是密集还是稀疏,都展现出独特的美感。“落瓣全铺细草青,飞须欲满游丝缬”则描绘了木棉花瓣飘落的场景,以及花粉随风飘散的情景。最后,“似闻昨日铜鼓鸣,海神黼黻朝天阙”、“玉女三千笑口开,电光一夜枝头掣”、“受命扶桑捧日车,旌旗片片裁虹霓”等句,运用神话传说,进一步渲染了木棉树的神圣与威严。“六龙战胜各归来,髭髯尽化玄黄血,不尔花红何太烈”以六龙归来的典故,象征木棉花的辉煌与荣耀。而“君不见四照之枝不可寻,赤松渺矣火井深,为君岁岁呈丹心”则是对木棉树长久不衰、忠诚奉献精神的颂扬。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木棉树的壮美与崇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陈恭尹

1900首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