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
写花
写雪
写花后的残香
赞颂
抒情
写冬天的季节

赏析

这首《木笔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木笔花的独特风姿与内在精神。首句“古今为梦诧文通”,以“诧”字表达出对历史变迁的惊讶与感慨,暗示木笔花虽非主流之物,却自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接着“木德由来盛在东”,点明木笔花生长之地,暗含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独抱淡香残雪后,力持高格百花中”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木笔花在严冬之后依然保持淡雅之香,于百花之中独树一帜,展现出其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这种形象的塑造,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木笔花的美丽,更深刻地理解到其内在的坚韧与高傲。“身堪舟楫材宜老,玉拟形容琢未工”则进一步赞美了木笔花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之美。将木笔花比作可以作为舟楫的材料,寓意其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将其比作未经雕琢的玉石,暗示其拥有潜在的艺术价值,等待着被发现与欣赏。最后,“羲画以来无可写,闲开闲落自春风”表达了对木笔花难以言喻之美的感慨。在羲画(即文字)之前,无法完全描绘出木笔花的美,只能让它在自然的春风中自在绽放,展现其独有的魅力。这一句既是对木笔花美的赞叹,也是对其独立自在、不为外物所拘束的生活态度的赞美。整体而言,《木笔花》通过对木笔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内在的坚韧,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以及艺术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陈恭尹

1900首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冬日同何似公伍国开有开暨仁伯弟定国安国侄驼山寻梅赋
明·李孙宸
昔曾京国看梅树,盘里疏条映雪清。一枝两枝移近案,四筵宾客酒同倾。尔时作客空相忆,梦魂几越驼山侧。驿使迢遥书寄稀,罗浮月冷无消息。自从休沐返林邱,赏心还逐旧同游。同游多住梅.....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