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三
朝
雅
乐
歌
十
九
首
(
其
十
)
五
味
九
变
兼
六
和
。
令
芳
甘
旨
庶
且
多
。
三
危
之
露
九
期
禾
。
圆
案
方
丈
粲
星
罗
。
皇
举
斯
乐
同
山
河
。
宴饮赞歌
赞颂皇家
写景抒情
咏物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南北朝时期诗人沈约的《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沈约是南梁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其诗作风格多样,擅长于创造新词和探索音乐与诗歌之间的关系。这段文字中,“五味九变兼六和”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节奏变化和谐调性的追求。这里的“五味”可能指的是古代音乐中的五个基本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而“九变”则是指不同的旋律变化,结合“六和”(即六种音乐的和声关系),表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高超的理解和追求。接着的“令芳甘旨庶且多”,通过鲜明生动的字眼表达了对美好乐曲带来愉悦感受的赞赏。这里的“芳”、“甘旨”都是形容词,分别描述声音之美妙和味道之佳美。第三句“三危之露九期禾”,则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音乐节奏流畅、生长如同禾苗般的希望。这里的“三危”可能指的是时间的三个关键点,而“九期”则是表示希望得到最大限度的丰收。第四句“圆案方丈粲星罗”,通过具体形象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席或音乐表演的情景,圆形的案几与方形的大厅构成和谐的空间布局,而“粲星罗”则是用来比喻音乐如繁星点缀夜空一样美丽。最后一句“皇举斯乐同山河”,将这场宴席或表演中的音乐比作宏伟壮观的山川,通过强烈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艺术享受的无限赞美和永恒的追求。总体而言,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沈约在音乐理论上的深厚造诣,也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对意境构建的高超技艺。
沈约
273首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汉族,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宋·徐瑞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次韵补之药名十绝(其九)
宋·李光
草堂谁缉败蒲编,笑傲松萝不记年。应喜秋来甘泽泻,牵牛时复自蹊田。
苍颉台
唐·汪遵
观迹成文代结绳,皇风儒教浩然兴。几人从此休耕钓,吟对长安雪夜灯。
苏幕遮·钱塘避暑忆旧用美成韵
宋·赵必?
远迎风,回避暑。人似荷花,笑隔荷花语。无限情云并意雨。惊散鸳鸯,兰棹波心举。约重游,轻别去。断桥风月,梦断飘蓬旅。旧日秋娘犹在否。雁足不来,声断衡阳浦。
新婚诗为献孟作(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辛苦成凫藻,迟回得兔丝。天留琴瑟好,人与凤凰宜。鲍女仙难学,兰香笑不知。莫教衣不著,已及散花时。
追代卢家人嘲堂内
唐·李商隐
道却横波字,人前莫谩羞。只应同楚水,长短入淮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