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宿
写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春天
地点
城市
情感
思乡
佳节
秋节
写人
佳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怀念京城风光的意境。诗中“街巷何纷纷”表现了城市的繁华与生活的忙碌,而“回首望长安,城阙郁盘桓”则流露出诗人对历史古都的无限眷恋和怀旧之情。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上,“日出照钿黛,风过动罗纨”用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朝阳与微风的柔美,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接着“齐童蹑朱履,赵女扬翠翰”则是对古代名族子弟和才女形象的刻画,展示了当时的繁华生活。“春风摇杂树,葳蕤绿且丹”通过生动的春日景色传达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氛围。宝瑟玫瑰柱和金羁玳瑁鞍,则是对豪华生活品味的描绘,展现了当时贵族或富豪阶层的奢侈与享乐。“淹留宿下蔡,置酒过上兰”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悠然自得和愉悦心情。然而这种美好的时光并未持续,“解眉还复敛,方知巧笑难”透露出一丝忧伤,似乎那份欢乐是短暂且不易得到的。最后,“佳期空靡靡,含睇未成欢”和“嘉客不可见,因君寄长叹”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于难得相遇之人的深深怀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遗迹和豪华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沈约

273首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汉族,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