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天
抒情
忧民
咏物
写花
菊花
节气
白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八九月间干旱的景象,以强烈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首句“八月九月天不雨”,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秋季,却无雨降临,为全诗奠定了干旱的主题。接着,“天不病苗还病人”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干旱与人的痛苦联系起来,暗示了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干旱面前的无助与焦虑。“人怨体焦同土石,病愁虫食遍松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人们因干旱而怨天尤人,身体如同焦土,内心充满了病痛和忧虑。同时,昆虫的活动也加剧了植物的损害,整个自然界似乎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之中。“熊熊鸟火明河角,阵阵蛟烟弄海唇”两句,通过奇特的意象,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熊熊的鸟火照亮了河角,蛟龙的烟雾在海唇上翻腾,这些景象虽然美丽,却反衬出自然界的冷漠与无情,以及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渺小与无力。最后,“底尔伏庐无寸见,菊花濡酒酒濡巾”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状况的深切同情。在这样的环境下,连小小的房屋都难以见到,菊花沾湿了酒,酒又浸透了头巾,形象地展现了人们生活的艰难与苦涩。整首诗通过对干旱现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残酷与无情,也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人类的脆弱与无奈。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题王元章画梅花
元·熊梦祥
水影晴光为写神,当时已是失天真。一从残角吹新曲,几向寒溪觅故人。缟袂归来犹有月,佩环飞去更无尘。莫言醉魄空离落,信把和羹属大臣。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