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绿
姿
西
写景
写花
荷花
抒情
写山
湖山
田园
赞美
场景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湖畔荷花图景。开头以“湖山照翠眉娟娟”起笔,将湖光山色比作女子的翠眉,形象地展现了湖山之美。接着,“湖风曳柳青可怜”,轻柔的湖风吹动着岸边的柳树,柳色青翠,显得格外可爱。诗人通过“柳丝袅袅垂湖烟,烟外亭亭开白莲”两句,细腻地描绘了柳条随风轻摆,烟雾缭绕中白莲盛开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莲花自开还自落,莲叶深深翡翠宿”则进一步表现了莲花的自然生长与凋谢,以及莲叶在夜晚的静谧状态,赋予了画面以生命感和时间流逝的意味。接下来,“清晓疑秋雨痕白,前夜无人月华绿”两句,通过清晨的白雾和夜晚的绿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意境,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湖边村女来浣纱,岸上行人自看花”描绘了湖边村女洗衣、行人赏花的情景,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最后,“花姿人影波心竞,侧叶交如团扇遮”通过花的姿态、人的身影与水面的波光相互映衬,以及叶子如团扇般的遮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美和视觉效果。“残花飘满桥西路,翡翠翩翩过桥去”描绘了残花随风飘落的情景,与前文的荷花形成呼应,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循环。最后,“杨柳当门是妾家,今日飘花昨飞絮”以杨柳作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寓意深远。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湖畔荷花的美丽与生机,以及周围人物活动的和谐与宁静,同时蕴含了对自然、生活和时间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作品。

姚燮

3925首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