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西
写景
抒情
秋日
傲骨
西楼
怀古
月光
佛经
感秋
舞剑
荒鸡
时刻
城市夜景
思绪

赏析

这首《秋日宿僧舍》描绘了诗人何巩道在深秋时节,于僧舍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孤寂。首句“雾散空林雨自收”,雾气消散,林间一片清新,雨水也似乎随着雾的消失而停止,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寻僧尽日上西楼”则展现了诗人为了寻找僧侣,从早到晚都在西楼上徘徊的情景,表现了其内心的孤独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栖心对佛难成寐”,面对佛像,诗人的心灵虽有所寄托,却难以入眠,暗示了内心的纷扰和对现实的无奈。“傲骨临风易感秋”一句,通过描述诗人面对秋风时的傲然姿态,表达了他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贝叶经霜翻讲席”,贝叶是古代用于书写佛经的材料,此处借指佛经。诗人翻阅着经书,经霜后的贝叶更加显得庄重和沧桑,象征着佛法的深厚与时间的沉淀。“砧声随月过城头”,夜深人静之时,远处传来捣衣声,随着月光传至城头,增添了几分凄凉与思乡之情。最后,“几回欲把吴钩舞,侧耳荒鸡四五筹”两句,诗人欲拔剑起舞,以排遣心中的愁绪,但最终只能侧耳倾听远处传来的鸡鸣,仿佛是在提醒他时间的紧迫和生活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对自然、宗教、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