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秋日夜景
咏物写景
情感
怀古抒情

赏析

这首《夜坐》由明末清初诗人何巩道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夜独自静坐的场景,以及内心复杂的情感波动。首联“雨里金波暗复明,风前银烛灭还生”,以雨中金波的隐现和风前银烛的熄灭与复燃,象征着事物变化无常,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金波与银烛的意象,既具视觉美感,又富含哲理意味,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颔联“升沉不定徒增感,倚伏无端更怆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升与沉、倚与伏,都是自然界和人生中的常态,但面对这些变化,诗人感到徒增感慨,甚至心生悲凉。这里不仅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流露出对命运难以把握的无奈。颈联“万马拥来江上响,双龙飞入斗边横”,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面:万马奔腾,江水激荡,双龙翱翔于星斗之间。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激荡与追求。马的奔腾象征着力量与速度,龙的飞翔则寓意着理想与超越。尾联“独怜深夜犹枯坐,侧耳楼钟报五更”,将诗人的形象定格在深夜的孤寂之中。独自一人,静坐至深夜,侧耳倾听楼上的钟声,宣告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与等待,也暗示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和对未来的期待。整体而言,《夜坐》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命运、时间等主题的深邃思考,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