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金
山
话
别
(
其
四
)
去
住
一
坡
仙
,
风
光
故
炯
然
。
橘
霜
明
四
野
,
花
雨
暗
诸
天
。
石
古
生
云
瘦
,
江
分
得
月
偏
。
坐
空
心
已
了
,
不
语
是
参
禅
。
写景
咏物
抒情
离别
秋节
山
坐空观心
景色
物候
节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诗人伦以训以“去住一坡仙”开篇,巧妙地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仿佛仙人般超脱于尘世之外,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着,“风光故炯然”一句,直接点明了景色的明亮与鲜明,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勃勃生机。“橘霜明四野,花雨暗诸天”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橘子在霜中显得格外明亮,而花雨则使天空变得深邃,色彩对比强烈,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石古生云瘦,江分得月偏”则进一步描绘了山石与江水的独特景象。石头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更加瘦削,而江水则在月光的映照下呈现出偏斜的美,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和情感。最后,“坐空心已了,不语是参禅”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禅学的领悟。通过坐观自然,心灵得到了净化,无需言语,便已达到了禅悟的境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猜您喜欢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摊破浣溪沙
清末近现代初·梁启勋
楚楚蜉蝣粉蝶黄。不知门外已斜阳。谁识当年红豆句,莫思量。高柳鸣蝉声渐涩,落泥应是燕归梁。凝碧池头人已去,晚风凉。
寄升庵长句三首(其一)
明·张含
别路归鞍金屈卮,瑶华篇赠欲秋时。青山倦鸟怜幽独,白日寒花怨别离。狡兔共称三窟好,鹪鹩惟许一枝宜。严冬鳞羽频相讯,迷雾牵云梦不迟。
少沂和前韵贻予三山驿中再次奉答
明·游朴
倒尽千杯更不余,匆匆又复叹离居。落红相顾春将老,空翠回看迹已疏。忽得隋珠光不夜,却惭琼玖报难摅。三山传里频搔首,何日青霄共策车。
秋雨夜过公实(其一)
明·黎民表
急雨驱残暑,萧然夜掩关。秋声过乱竹,凉气殷空山。紫署君期入,青门我暂还。庭前桂花发,曾忆几人攀。
次日习仪太常不预再次华泉韵
明·何瑭
玉宇凉生万木森,佩环趋走念同心。风传鼓角朝仪静,云拥旌旗帝座深。祝寿已闻频似昔,赓歌还羡不如今。独惭下里巴人曲,难并黄钟大吕音。
杂咏(其七)
清·黄景仁
皎皎明月光,延缘上空林。幽堂悄然后,仿佛来素心。素心日以隔,萧景日以逼。薄帏生虚寒,梦醒如在侧。揽衣起傍徨,横涕下沾席。寸心常不移,可以照颜色。
第五十四风穴麈鹿颂
宋·释义青
禁殿重闱视听危,侧思偏立绛纶垂。汉乡云断汀洲迥,岭暮猿啼孤月随。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