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州
柳
湖
(
其
一
)
萧
洒
征
西
府
,
青
林
隐
万
家
。
楼
高
先
见
月
,
山
近
不
藏
花
。
雨
急
喧
流
水
,
溪
深
噪
乱
鸦
。
笙
歌
乘
酒
兴
,
可
复
问
天
涯
。
写景
山水
抒情
边塞
怀古
秋天
雨景
楼台
田园
赠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延州柳湖的宁静与生机,诗人沈括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畔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氛围。首联“萧洒征西府,青林隐万家”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征西府,可能是指延州这一地区的历史地位或地理位置,而“青林隐万家”则生动地描绘了湖边树木葱郁,掩映着千家万户的景象,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颔联“楼高先见月,山近不藏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之美。高楼之上,月亮显得格外明亮,似乎在欢迎夜幕的降临;而山近之处,花朵却因距离而显得更加鲜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捕捉。颈联“雨急喧流水,溪深噪乱鸦”则将视角转向了雨中的景象。急雨中,溪流声声,似乎在欢快地歌唱;而深溪之中,乌鸦的叫声此起彼伏,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与多样性。尾联“笙歌乘酒兴,可复问天涯”则将情感引向了人的情感世界。在这样的美景中,人们饮酒作乐,吹笙唱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然而,诗人又以“可复问天涯”一句,表达了对远方世界的思考,或许是对人生旅途的感慨,或是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这一句既展现了人间的欢愉,也蕴含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探索精神。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延州柳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思考。
沈括
63首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