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春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是沈括的《开元乐词·其三》,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从鉴赏角度来看,沈括在此诗中运用了鲜明的意象和浓郁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舞蹈场景。“按舞骊山影里”一句,以动作开篇,设定了一个古典舞蹈的画面。骊山是历史上著名的地方,这里以其命名的山影,则赋予了诗中的舞者一种超越时空的气质。而“按舞”二字,则传递出一种节制与优雅,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轻盈而庄重的舞步。“回銮渭水光中”则将视线引向水面,渭水(即渭河)是古代著名的河流,以其清澈的水光作为背景,不仅为舞蹈增添了自然之美,也映衬出了舞者的灵动与轻盈。接下来的“玉笛一天明月”则引入了音乐元素,玉笛在古代文学中常象征高贵和纯洁,而“一天明月”则不仅描绘出夜空的宁静,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这里的明月,不仅是舞蹈背景中的一个美丽景象,更是诗人情感的一种寄托。最后,“翠华满陌东风”一句,则以翠绿的华丽装饰和春天的东风,勾勒出舞者优雅的姿态与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这里的“满陌”则增强了场面的宏大感,让人仿佛能看到一片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舞蹈、音乐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艺术境界。沈括在此诗中既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流露出个人情感与审美追求。

沈括

63首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