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景
怀古
抒情
情感
边塞
秋日景物
满目忧愁
思念

赏析

这首《蝶恋花》六首其六,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陈训正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月夜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离别之意。首先,“碧汉沈沈清可念”,开篇以“碧汉”(银河)形容夜空的清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沈沈”二字则增添了夜晚的沉静与深邃感。这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引人遐想。接着,“即目楼头,触处生幽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无论是眼前的楼宇还是周围的环境,都触发了诗人内心的幽思与感慨。这里的“幽感”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感慨,更包含了对人生、离别、时光流逝等深层次的思考。“月挟河声天半撼”,描绘了月光与河水相映成趣的场景,仿佛整个天空都在震动,展现出月夜的壮丽与震撼。这里的“河声”不仅指真实的水流声,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韵律。“风占雁势秋来险”,通过风与大雁的互动,展现了秋季的险峻与变幻无常。大雁南飞是秋天的标志,它们的飞行轨迹在风中显得格外艰难,暗示了人生的不易与挑战。“苕蒂新霜人影淡”,“苕蒂”在这里可能是指植物的枝条或藤蔓,新霜覆盖之下,人影显得格外淡薄,给人一种孤独与脆弱之感。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满地关河,望去愁千点”,“关河”指的是边疆与河流,这里泛指广阔的天地。诗人站在满地的景象前,心中涌起千丝万缕的愁绪,这愁绪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深深忧虑。最后,“道路销磨寒色渐。重重别意心知减。”道路在寒色中渐渐模糊,象征着离别的渐行渐远。在这首词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刻理解与无奈,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情感逐渐淡去的现实。整体而言,这首《蝶恋花》六首其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幅深秋月夜的凄美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离别的独特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赠从弟冽
唐·李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唐·王维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