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穿
春天题材
写景抒情
田园风情
物候

译文

哪里的春天来得早呢?春天在野外村舍中悄然生长。
生病的老翁闲适地晒着太阳,远征军人的妻子也懒得梳妆打扮,风气如此。
虽然天气已经转暖,但挖地时冻土仍未完全融化。
在县城门外鞭打牛儿,人们争相取土覆盖在养蚕的草棚上。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早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态度。"何处生春早,春生野墅中"一句,以问询的形式,引出春天的到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春天之美的向往与期待。接着,"病翁闲向日,征妇懒成风"几句话,则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景。"病翁"指的是身患疾病但心态轻松的人,而"征妇"则形象地代表了生活的重负和劳累。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豁达。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斫筤天虽暖,穿区冻未融。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斫筤"指的是用刀劈冰块,而"穿区"则是冰面上的裂痕。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初春温度变化的观察和感受。最后一句"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则描绘了一种生产生活的场景。这里的"鞭牛"是指耕田时所用的工具,而"争土盖蚕丛"则形象地展示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劳作的情形。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生机与自然界初春景观的细腻描写,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时间流逝以及自然变化等主题的深刻感悟。

元稹

887首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