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旸
谷
山
岚
郁
苍
苍
,
溪
水
流
浩
浩
。
纷
然
世
上
人
,
换
易
如
秋
草
。
奇
哉
三
洞
天
,
连
路
极
深
窈
。
阳
崖
射
朝
曦
,
先
见
扶
桑
晓
。
谁
能
餐
九
华
,
颜
色
端
使
好
。
仙
翁
蝉
蜕
去
,
遗
迹
不
可
考
。
我
来
惬
登
临
,
幽
事
费
寻
讨
。
悲
啸
闻
涧
猿
,
啁
哳
听
啼
鸟
。
平
生
愤
懑
臆
,
到
此
始
一
扫
。
行
将
袖
手
版
,
汗
漫
游
八
表
。
写景
山水
怀古
抒情
励志
情感
咏物
佳节
秋天
名胜
赏析
这首宋朝胡志道所作的《初旸谷》,描绘了一幅清晨登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诗中以“山岚郁苍苍,溪水流浩浩”开篇,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山间云雾缭绕、溪水潺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纷然世上人,换易如秋草”一句,诗人以比喻的手法,将世间的芸芸众生比作随季节更迭而枯荣的秋草,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态炎凉的感慨。这种对比,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人生的无常与珍贵。“奇哉三洞天,连路极深窈”则引出了诗中的仙境,仿佛是人间与仙境的连接点,充满了神秘与诱惑。诗人通过“阳崖射朝曦,先见扶桑晓”的描述,不仅展现了日出时分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通往仙境的希望与光明。“谁能餐九华,颜色端使好”一句,借由餐食九华山之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提升。“仙翁蝉蜕去,遗迹不可考”则通过仙翁的传说,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最后,“我来惬登临,幽事费寻讨”表明了诗人亲自体验与探索自然的喜悦与满足。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结尾“行将袖手版,汗漫游八表”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无限可能的心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向往广阔天地的精神追求。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