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谢
友
人
(
其
一
)
小
东
门
外
野
人
家
,
昨
夜
青
镫
定
结
花
。
一
片
碧
云
空
在
望
,
半
规
明
月
可
能
赊
。
杖
扶
紫
玉
过
眉
瘦
,
巾
裹
乌
纱
垫
角
斜
。
明
日
更
须
来
看
竹
,
山
瓶
汲
水
自
煎
茶
。
写景抒情
田园
友情
明月
竹子
山水
写人
茶文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晚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野外人家的独特风情。首句“小东门外野人家”,点明了地点,暗示出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昨夜青镫定结花”一句,通过想象中的青灯结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温馨的夜晚景象。“一片碧云空在望,半规明月可能赊”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色的深邃与静谧。碧云与明月,构成了一幅高远而清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这里的“赊”字,生动地描绘了月亮仿佛是被借来的一般,增添了几分浪漫与幻想色彩。“杖扶紫玉过眉瘦,巾裹乌纱垫角斜”则转向对人物的描写,通过“紫玉杖”和“乌纱巾”的细节,勾勒出一位行走在夜色中的人物形象,既体现了人物的风雅,也暗示了其孤独与沉思的状态。最后,“明日更须来看竹,山瓶汲水自煎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他希望在第二天再次来到这里,欣赏竹林的美景,并亲手汲水煮茶,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这种对未来美好时光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质朴而纯粹的热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夜晚野外人家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情赞美,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猜您喜欢
题韩伯时剪韭轩(其一)
元末明初·钱宰
西园春韭与阶平,留客西轩夜不扃。旧雨别来今雨至,早畦摘尽晚畦青。每怀海内皆兄弟,相对花前几醉醒。我亦爱君乔木好,嘤嘤黄鸟把杯听。
水调歌头
宋·葛立方
睡鸭凝香缕,白酒泻无声。郊墟不办羊酪,照箸紫丝莼。此去青山深处,邀得白云为伴,绝意请长缨。一舸背君去,几幅布帆轻。帝恩重,容禄隐,吏祠庭。膝间文度安亲,得计是扬名。珍重金.....
赠李鋉师
明·释函可
偶尔相逢似旧知,匡床共坐啜山薇。只应蝴蝶忘愁恨,莫向人民问是非。多病自怜馀鹤骨,爱閒无计掩云扉。何时得遂芒鞋愿,白日从君踏翠微。
和和刘柴桑
明·黄淳耀
我经山泽间,细行每踌躇。今兹荷天力,静寄田园居。墙连友生家,竹映从弟庐。流水周屋下,鸡鸣应遥墟。閒访齐民术,精微在菑畬。井臼时一操,习气通劳劬。宾阶绿苔长,萧散礼数无。去.....
早起
明·成鹫
寂寂空林睡起时,竹窗灯火影离离。非关露冷披衣早,多是山高见日迟。种药岂为衰病计,采芝曾与老僧期。朝来策杖入云去,猿鹤相逢知我谁。
吾庵
宋·蔡肇
怜吾居处似东屯,草棘荒凉郭里村。明月有情先入户,青山无事独当门。未能种秫五十亩,且为栽桃二百根。不学灵云觅知解,花时相唤倒馀尊。
怀张为周朴
唐·贯休
张周二夫子,诗好人太癖。更不过岭来,如今头尽白。人传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又到处即闭户,逢君方展眉。不知是不是,若是即大奇。我又闻二公,心与人不同。一生常在寂寞中,有时.....
夏日周子符过访用杜工部严公仲夏枉驾草堂诗韵二首(其二)
元·陈镒
深谷幽居类隐盘,喜无俗客枉金鞍。门前脩竹笼烟碧,溪上闲云度水宽。茶灶旋烧松叶湿,砚池频滴井华寒。君来莫讶无供给,野水添杯罄一欢。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