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送别
萤火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独特魅力与生活的温馨场景。首句“东墙隔树有书声”,以“书声”为线索,巧妙地引出读书人深夜苦读的情景,仿佛在静谧的夜晚中,书声如同细流,潺潺不息,传递着知识的力量和追求学问的热情。次句“晚阁长歌坐月明”,将画面拉宽,描绘了阁楼中的人在月光下长歌的情景。月光如水,洒满整个空间,歌声悠扬,与月色交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心灵的自由与释放。第三句“一队邻家小儿子”,将视角转向邻家的孩子们,他们或许在夜晚的凉风中,围绕着案头的灯火,好奇地探索着世界,或是模仿大人的样子,学习着知识。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体现了教育的普遍性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最后一句“夜凉分得案头萤”,以“萤火虫”作为结尾,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凉意与微弱的光芒。萤火虫在案头跳跃,既象征着微小但坚韧的生命力,也寓意着知识之光在黑暗中闪烁,照亮前行的道路。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学习与探索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之美、生活的温馨与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生活态度。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